辞赋通讯开栏语
辞赋欣欣,人才济济。辞赋文化,呈蒸蒸日上之势。
辞赋文化公众号与辞赋文化网,今开《辞赋通讯》栏目,旨在联络感情,沟通信息,繁荣创作,增进友谊。编者、作者、读者尽可在此间徜徉、寄语。编辑部活动告知,各地方辞赋信息,作者感言,读者评议,文字图片短视频,形式多样,长短不拘。欢迎来稿,不胜感激。
来稿发送至cfwh2007@163.com。(投稿请标明:《辞赋通讯》栏目)
(一)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特刊发闵凡路总编《世界和平赋》(新版),以飨读者。
世界和平赋
闵凡路
和与战,鸽与剑,争论几十世纪;血与火,弹与烟,毁灭亿万家园。战士喋血,奴隶揭竿,霸王争雄,列强混战。是与非,功与罪,后人当与评说,历史自有公断。
翻阅近代史册,回首往事云烟,但见战尘滚滚,血迹斑斑:两次世界大战之浩劫,多场局部战争之鏖煎。呜呼,奥斯维辛高墙电网,伏尔加畔断壁残垣;诺曼底牺牲之将士,珍珠港沉没之战舰;南京大屠杀之惨痛,广岛原子弹之梦魇;三八线炮声将沉,湄公河风云突变;波斯湾两军火拼,中近东战乱连年;南联盟大厦倾塌,科索沃兄弟相残;纽约双子星座,顿化废墟;基地恐怖活动,再逞凶焰;阿富汗难民外逃,伊拉克文明涂炭。乌克兰战火未熄,加沙城废墟成片。反战,人类最悲壮之呐喊;和平,世界最庄重之誓言!
往昔,积贫积弱之华夏,备受侵略之害,战乱之苦,生存之艰;尔今,渐富渐强之中国,力倡民生为本,和平为贵,发展为先。我们不怕战争,不畏强权。然天下太平,四海和谐,实吾族吾祖吾辈吾民之殷殷祈盼,耿耿信念!圆中国梦,需要和平;走复兴路,唯有发展。
和平诚可贵,征途多坷坎。纵有千重障,大任共承担!让奥林匹克语言,驱除恐怖;让万隆会议原则,战胜霸权!为巴格达母亲,不再流思儿热泪;为喀布尔家庭,安度周末夜晚;为巴勒斯坦难民,结束流亡岁月;为摩加迪沙船队,停靠宁静港湾;为世界八十亿黎庶,拥有生命尊严。五洲四海,千行百业,勠力同心,挽手并肩,为神圣持久和平而战。高加索歌手,新德里议员,上海学者,里约教练,彼得堡作家,西雅图老板,北海道渔夫,内罗毕法官,黑人白人黄种人,佛教基督伊斯兰,珍惜和平,制止战乱。天下兴亡,与你与我,息息相关。
世以和为贵,民以食为天。化干戈为玉帛,变战场为花园。友情真情,南北一家,同经风雨;睦邻善邻,山水相连,共谋发展。一带一路兴世界,百城万众品甘甜。讲借鉴,多元文化补长短,看共赢,和谐旅途共风帆。但愿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光,照亮五洲万里河山。期待明日世界,校园书声迎旭,江上渔舟唱晚;橄榄枝竞翠山野,和平鸽展翅蓝天!
面向太平洋巨浪,把和平号角吹起来,响彻环宇,警醒人间!迎着地中海夜风,把和平火炬点起来,长明不熄,亿万斯年!
作者简介:闵凡路,高级编辑。曾任新华社辽宁分社副社长、《半月谈》杂志总编辑、新华社总编室副总编辑兼国内部主任、《新华每日电讯》总编辑。 还曾担任《中华辞赋》杂志总编辑。作品有《闵凡路评论集》《闵凡路辞赋集》《闵凡路文集》等。
(二)西柏坡咏怀(作者:王树成)
太行横空,滹沱绕谷。北望幽云而枕燕赵,南襟中原而接齐鲁。云崖叠嶂,藏虎豹之雄姿;峭壁临渊,隐风云之吞吐。昔者烽烟蔽日,黎庶流离;一朝星火燎原,山河重塑。僻壤无名,忽成擎天之柱;茅檐简舍,竟作决胜之枢。
遥想旌旗漫卷,群贤毕至。布衣草履,胸怀经纬之韬;土炕油灯,光照乾坤之志。三大战役,电波纵横九域;一封捷报,鼓角震荡八荒。淮海鏖兵,铁流碾碎千重隘;辽沈破阵,利刃劈开百丈冰。平津鸣镝裂长夜,大别挥戈扫残星。江防锁链,难阻雄师飞渡;金陵王气,终随落叶凋零。八百万甲胄灰飞,七十城旌旗易主。
至若鼎新之际,经纶初展。婚姻律破千年枷锁,土地法分万顷膏腴。扫烟毒以清寰宇,废陋规而正人伦。石碾磨道,推出兴邦大计;纺车轱辘,织就建国宏图。柏坡松涛,擂响进京战鼓;山涧溪水,长吟赶考警号。
尤可叹者,运筹不以地偏,决胜何须城阔?小米步枪,能摧钢铁壁垒;布衣箪食,可聚浩荡民心。石桌论策,指点江山如画;油灯照卷,勾描社稷更新。五大书记踏霜痕,千名将士饮马槽。山间小道,走出开国元勋;土墙院落,诞生宪法初稿。
今登高台而瞰旧址,柏翠依然,石阶犹在。展馆列百战之甲,丰碑镌不朽之名。电报墙上,字符犹带硝烟;作战图中,箭标仍指金陵。遥闻当年警戒:务必谦逊奋斗,决不重蹈李自成!声震林壑,气贯穹苍。
壮哉!此坡虽小,曾载万钧之重;此屋虽朴,终成九鼎之基。精神薪火,已化长虹贯日;初心血脉,永随赤帜飞扬。愿后来者临此圣地,仰松柏之高洁,思创业之维艰,承先辈之遗志,绘盛世之新篇!
作者简介:王树成,高级编辑。曾任《半月谈》副总编辑,新华社安徽分社、北京分社社长,《经济参考报》总编辑,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兼社长,《人民日报》编委兼海外版总编辑,第十二届、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(三)吟咏中州盛世诗—— 《诗萃中天》序(作者:王改正)
近一段时间,我一直在潜心阅读中原白凤岭先生等选编的诗词集《诗萃中天》。前不久,我来到中原古卫国所在的新乡长垣,参加一位诗友的新著首发式。这里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发源地。孔圣周游列国,在此弦诵讲学,有10年之久,其中有九年住在他的好友、卫国贤大夫蘧伯玉家。孔子编辑《诗经》中的《邶风》《卫风》《睟风》,都是在卫国完成的。我一到长垣,就来到蘧村拜谒这位与孔圣齐名的先贤。遥思孔圣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,仍然弦歌不绝,选诗诵诗,为三千年中国诗歌史留下开天辟地的诗史《诗经》。回到宾馆,我一边翻阅随身携带的《诗萃中天》,一边思考新时期以来,中华诗词在中原大地上复苏繁荣的历史画卷。
我对白凤岭先生崇敬有加。他是中原著名诗家,也是一方诗词界的领导。我们相识,是在古都开封,他是当年“诗兴开封” 国际诗歌大赛填词奖项第一名。他也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荣膺冠军。他的诗词作品,早已名满中州,遍及天下。他也是热心的诗词活动组织者,为中原诗词繁荣倾尽心力,功莫大焉!新时代中原,诗词作者如林,各显身手,作品无数。繁花迷眼,百美并臻。白凤岭先生为人为艺,都坦荡公平。他遍阅当代中原各位诗家作品,倾尽心力,以艺定选,不以亲疏,甄别品相,慎重遴选。又广泛征求同仁意见,切磋商讨,精益求精,编定这本《诗萃中天》,收录一百多位诗家的精品萃于一集,是新时代中原诗词繁荣的一个缩影,也是继承孔圣选诗之精神,荟萃新时代中华诗词盛世兴观的精心之作。
诗歌是时代审美的反映。诗人的心灵也总是跳跃在时代的前列。真正的诗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,它与人间的冷暖、苦痛、祸福、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。书中作者,来自各个岗位,各个领域,反映当下中原诗词群体整体面貌。其作品,体裁各具,题材广泛。家国情怀,人生感悟,山水游吟等,皆可读可诵,使我叹赏。作品声韵有致,对仗工稳,琅琅上口,吟咏如歌。其如何广才先生《浣溪沙•壬寅中秋》“满月无声照九州,东南望断不胜愁”。词作之社稷情怀,开篇即明,令人感慨。李刚太先生的寄赠之作,亲切入心。看到他《读钟振振教授〈答疑信箱〉》诗之结句“先生补我当年课,闻道今师八斗才”。我心有戚戚焉!因为我也经常在微信上学习钟振振教授的诗词课,承师之教,解我之惑也。胡铁成先生是中原老诗家,其人品诗艺,使我受教良多。读先生诗句“纸烧新赋诔,泪染旧衫尘。” “慈母倚门萦梦里”,心有同感,使我下泪。白凤岭《雨后上茱萸峰》诗中“江山随意境,天地入情怀。” 《过桃花谷玻璃桥》诗中“凌虚身在水,拔地势冲霄。” 《钓》诗中“燕子飞时荷飐水,蜻蜓立过苇摇风” 等等,情彩悠悠,如歌可诵。我也读到张志钦、闫震、朱继彪、胡社桥、章宗义等人的诗作,都深含当代生活的底蕴,也体现着中华诗词优秀传统的血脉。使我深受感染,不忍释卷。中原风来,云霞灿烂,生机勃发,精神振奋。
中华诗词从万里黄河奔涌而来,从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,一万年文化史,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长起来。中原是诗词的沃土,三千年风雅长河涌流到今天,浪涛滚滚。《诗萃中天》编选完成,再次说明,中原诗阵仍然庞大,奇葩无数,灿烂夺目。诗词家们都在紧跟时代,追求精品,创作有道德,有筋骨,有温度的好作品。任何选本,都渗透着选编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标格。叶嘉莹教授说: “诗歌能够用它的美丽的韵律、声音传达一种教化。” “凡是最好的诗人,都不是用文字写诗,而是用自己整个生命去写诗的。” 我相信,这个选本中的作品,一定会受到读者喜爱,受到好评。而且,收入此集的每位作者,都附以简介,便于读其诗,知其人,可以引为尚友也。
每一位诗词家的创作活动,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回望和坚守,也是在新时代文化强国大背景下对诗词文学的创新性展示。我深信,诗词家们自身和读到这些作品的人们,都是在诗意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长韵味和优美品位,也会润物细无声地受到诗词生命力的熏陶和感染。
改正学浅,掩卷深思,我想起2023年9月21日,由文化和旅游部、中国作家协会、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诗歌节,其主题词“诗在中原歌咏中华”,反映了中华诗词文脉在新时代中原大地上的绵延不绝,也是《诗萃中天》时代精神的体现和主旨所在。白公为中原诗词文化繁荣倾尽心力,功莫大焉。读之受教,感慨良多,略述所感,聊表祝贺之情。写完这些话,恰值小龙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,蓝天一圆明月,凭窗南望,嵩山巍巍,大河汤汤,与中原诗友,共享明月,沐浴新时代春风,吟咏诗词佳作,何其乐也快哉!敢言为序,诗以颂之也。
吟咏中州盛世诗,生花妙笔隽贤集。
尧风韵美龙蛇动,舜乐韶靡舞袖低。
嵩岳峰巅云淡淡,长河两岸柳依依。
求新未忘千秋史,守正初心路不迷。
2025年2月12日
农历乙巳小龙年正月十五元夜
于京华玉渊潭畔
(作者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秘书长、副会长,《中华辞赋》副总编辑,现中华诗词学会顾问)
(四)展讯丨赋写风华·墨映古今——浙江辞赋书法精品汇展
盖文以载道,书以焕彩。赋则铺张扬厉,墨乃心画昭彰。浙水之滨,人文渊薮,自屈宋敷藻、钟张振毫以来,辞翰相济,代有传人。
今浙江文学院暨省辞赋学会,绍前贤之雅绪,集当代之英髦,举“赋写风华·墨映古今”之展,诚盛事也。汇四十余轴精品,皆名士鸿篇、书家妙迹。其赋也,摹越峤吴波之胜,述往哲时贤之怀,风骨追汉魏,文采继风骚;其书也,法钟张之古拙,嗣苏米之遒逸,五体赅备,气韵贯通。辞赋与笔墨同辉,古韵共新风并臻。
洎乎巡展台郡,乡彦景从,更添瓯越清韵。观斯展也,可悟文心之奥,可赏笔阵之奇,足以涤尘烦而畅幽情。是为序。
展览时间:8月2日一8月15日
展览地点:台州市文化馆一楼诸子艺术空间
主办单位:浙江文学院 浙江省辞赋学会 民盟台州市委员会
承办单位:台州市文化馆 路桥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协办单位:路桥区博物馆 民盟路桥区支部 路桥区新联会 路桥区诗词楹联学会
本栏目主编:王德艳